2021年河北地质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《802法学综合》考研全套资料
目录
指定教材配套题库
要点归纳
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23理论法学(法理学部分)考研真题及详解[视频讲解]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
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
招生专业:法学理论、法律史、宪法学与行政法学、刑法学、民商法学、诉讼法学、经济法学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、国际法学、知识产权法学、比较法学
考试科目:理论法学(法理学、中国法制史、宪法学)
法理学部分
一、名词解释(每题5分,共20分)
1.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
2.法理均衡理论
3.法理推理
4.分配正义
二、简答题(1题,10分)
如何处理人权的道德性与法律性。
三、论述题(1题,20分)
论政治思维与法治思维。
参考答案(含视频讲解):
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
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
招生专业:法学理论、法律史、宪法学与行政法学、刑法学、民商法学、诉讼法学、经济法学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、国际法学、知识产权法学、比较法学
考试科目:理论法学(法理学、中国法制史、宪法学)
法理学部分
一、名词解释(每题5分,共20分)
1.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
答: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,是指由各种性质、功能、程序和形式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,在这种多元化的系统中,各种制度或程序既有其独立的运行空间,又能形成一种功能互补,以满足社会和当事人的多元化需求和选择自由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四个基本形态:①由公力救济、社会救济和私力救济构成的多元化体系。②由协商、调解和裁决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组合构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。③制度与程序的多元化。④纠纷解决规范的多元化。⑤地域性、行业性及自治共同体等不同类型的解纷机制所构成的多元化格局。
2.法律均衡理论
答:法律均衡理论属于法经济学的理论范畴。它是指:法律的供给等于法律的需求,既不是供过于求,也不是供不应求。在机会成本最小的那一点上,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利益达到了平衡,从而出现法律价格持续不变的情形。在整个法律发达进步的历史过程中,处处体现了妥善处理国家、社会和个人三者利益,寻求法律秩序均衡的思想。与此相对应,法律的非均衡表现在法律供给不足(无法可依)和供给过剩(有法不依)两种情况。
相关资料推荐
2007-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0905430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113号 新出发(京)批字第直110028号
全国热线:17716592573 qq:840087995
有问题欢迎随时咨询!
京ICP备09054306号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951号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
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湖北省版权示范单位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教育行业诚信推荐企业 安全联盟信誉企业 AAA级信用企业 瞪羚企业